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信息公开

原创(学校海绵城市设计作业怎么写)学校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校园景观改造策略,

来源:undefined|发布时间:2024-09-28|浏览次数:1

  传统建设模式中校园构筑物与道路设计与建造时都大量运用吸水率、透水率较低的混凝土、沥青以及花岗岩等材料,当突发强降雨时,雨水难以下渗形成大量地表径流,直接冲刷路面并快速排放至周边,形成面源污染。而校内的地下排水系统短时间内难以快速有效地排除这些地表径流,形成大面积积水甚至内涝,给师生安全进出校园带来极大的不便。而学校的道路冲洗、绿化灌溉等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如果能将这些雨水进行回收利用,将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经济效益显著。海绵城市理念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竖向设计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重在改善雨水排放模式以及提高雨水的回收利用率以减少水污染及防治内涝,改善校园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海绵城市理念下进行校园景观改造工程时,应着重改善校园景观设施的排水、蓄水及净水能力,并且利用这些水资源发展校园景观,实现双向促进。

  

  1、雨水渗透滞留系统设计

  下雨天时,校园内的景观道路、广场等产生积水的主要原因在于地面无法快速吸收和及时排走水分,地表的雨水顺着地势汇集在一起,形成地表径流,阻碍通行。雨水渗透滞留系统集合了渗透与滞留两种功能,渗透功能的主要作用是将地表的雨水通过透水材料快速渗透到地面以下,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并通过雨水收集系统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滞留功能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景观植被阻滞雨水,减缓径流流速,并通过植物与微生物降解净化水质,下渗以补给地下水。按照这一思路,校园内的渗透滞留系统可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绿色屋顶。校园的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餐厅以及体育馆等大型建筑设施的屋顶是雨水汇集的重要位置,建筑物的屋面虽然都设计有专门的雨水管,但其排水能力存在上限。绿色屋顶是利用建筑屋顶的平面、斜面结构种植绿色植被,这些植被可暂时性地吸收雨水,降低其流动速度,而且植物的根系、叶子还能粘附雨水中的杂质,起到一定的净化过滤作用。校园内的建筑物结构存在较多大面积的平面结构,有利于绿色屋顶的设置,但屋面结构的防水性及坡度是需要注意的设计重点。绿色屋顶的植被是栽种在特定类型的基质中,为了减少植被系统日常的管理难度和维护成本,应该优先选用浅根性、植被高度较低、耐旱、耐寒性较好的植物。在一定程度上,这些种植在建筑物屋顶的绿色植物还能提高观赏性与整体校园景观的层次感,因而校园景观改造设计中,绿色屋顶可作为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形式。

  2)透水铺装。校园内的景观道路大多采用混凝土、pc砖以及沥青等铺装材料,这些材料的透水透气性较差,下雨天时容易在地面形成积水。在海绵城市理念下,校园内的主干道、支线道路以及景观道路等应尽可能调整为透水铺装材料,常见的如透水砖、透水沥青以及透水混凝土等。这些材料的共性是内部存在大量的孔隙,雨水落到地面之后可快速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削减面源污染。

  3)生态停车场。校园内通常设置有教职员工的停车场与家长接送临时停车区,有的采用地库形式,有的设置在地面露天环境下。露天停车场大多直接做硬化处理,容易产生灰尘和积水。生态停车场的设计理念是综合运用透水铺装材料、绿色植被以及排水设施,形成兼具观赏性和排水性的停车场,进而实现透水滞留的目的。

  4)下凹式绿地。校园内的景观道路、主干道、广场、停车场等场所在降雨天气下会产生大量的地表径流,设置透水铺装之后需将多余的地表径流排放至其他地方,道路侧面的绿地是有效的排放点。下凹绿地是将绿地的标高控制在其他硬装路面和基础设施的标高之下,雨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流入下凹绿地中并临时贮存,下凹式绿地中的植物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并延长蓄存时间,雨水可以慢慢下渗至地下,从而达到补充地下水不足,涵养地下水源的作用。

  5)雨水花园。其以人工挖掘或者自然形成的低洼区域为基础,分布在建筑物周边的绿地系统中,其整体面积较大,渗透滞留能力更强。其结构包括蓄水层、覆盖层、土壤层、砂层以及砾石层,穿孔管道系统设置在砾石层中,可起到净水、排水,调节小气候环境以及涵养地下水源的作用。由于内置管道系统,最终收集的雨水可回收利用于校园景观绿地灌溉、路面及厕所冲洗等。雨水花园一般选用细叶芒、鸢尾、千屈菜等耐旱耐涝、生命力强的植物,除渗透滞留雨水,减少径流污染外,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丰富校园景观绿地系统层次感以及美化校园环境的作用。

  2、传输引流系统设计

  在已经采用传统施工材料设计施工且无法更换铺装材料的校园道路、广场及其他基础设施周边应该设计传输引流系统,因为这些传统材料的透水效果较差,雨水在重力作用下汇集成径流快速排放,导致面源污染和积水等。传输引流系统可大范围地吸纳雨水,使地表雨水径流汇集至其中,主要为植物浅沟的形式,也可称作植草沟。其实际上是设置在景观绿地中种植有耐涝耐旱低矮草本植物的沟渠系统,可结合雨水管网进行传输,也可代替其进行雨水的输送排放。通常紧邻绿地或者道路,以便雨水快速疏散,包括干、湿及标准传输型植草沟3种,植被浅沟可暂时积存道路、绿地以及停车场等汇集的雨水,经植物的滞留、吸附、过滤,起到一定蓄水及净化能力,由于其深度和宽度较小,主要还是用作雨水的收集及引流输送,也是雨水花园主要的输入及输出方式。

  3、调蓄净化系统设计

  校园内的景观系统包括绿地、构筑设施、水体等,其中校园内水体的储水空间较大,降雨集中的情况下可大量存储道路和基础设施上排出的雨水资源,起到净化调蓄雨水资源的作用。净化调蓄系统的典型设计思路如下:第一,景观水体。校内景观水体主要包括人工修建的蓄水池、喷泉以及流动水系统等,这些景观水体大多采用混凝土结构形成蓄水空间,并设计有防水层。景观水体周边还设计有专门的排水沟,当水位线超过其容积范围之后,可经由排水沟排除多余的蓄水。可结合水泵及净化系统设施,利用这些景观水体实现净化、调蓄功能。第二,人工湿地。通过人工挖掘方式形成的湿地系统,常见的形式为校园内的水塘、人工湖以及人工河流等。人工湖和水塘为静态水,需通过生态循环系统来维持水体的洁净程度,否则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演变成污水,不仅起不到美化校内环境的作用,甚至还可能污染空气及周围土壤等。为了维持人工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应在其中种植水生生物,放养水生动物,使其形成可持续的动植物生态系统,利用其自净能力来削减面源污染,改善校园水环境。

Copyright © 2024 亚星官网-企业化代理网 版权所有 ICP备2023009655号-3 XML地图